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祝世宁

来源:陈颖发稿时间:2022-10-28浏览次数:104

祝世宁,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现代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中国光学学会会士。曾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物理学院院长;现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会主任; 江苏省科协副主席,  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评论(NSR)》编委会数理组组长等职。

祝世宁院士在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微结构功能材料和物理、非线性光学、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高科技“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以及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等,在微结构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表征、新效应研究和器件研制方面取得了系统的成果,拥有国际、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Science(科学)、Nature(自然)、PRL(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 余篇。与合作者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三次获中国基础研究年度十大新闻,两次被评为中国高校年度科技十大进展;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所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的设计、制备、性能与应用”项目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年因对“微结构科学的贡献”获江苏省首届基础研究重要贡献奖,首届中国光学科技奖一等奖;2020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祝世宁院士自1990年起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工作至今,始终致力于物理学科、材料学科、光学工程学科的建设和科研工作,他通过系统理论发现与技术创新,实现了用材料微结构对经典光场和量子光场的有效调控,发展了光学超晶格和超构材料两种材料体系,发明的新材料被成功应用于新波长激光器开发、高性能光电芯片研制,新原理成像器件设计等,对微结构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图文来源于网络,整理/敖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