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斌,男,1961年10月生,江苏海门人,博士,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副主席(2000-2008),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2007年和2018年两次获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施斌教授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的监测和评价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0余篇,EI收录论文210余篇;论文他引9887次,其中SCI他引1500余次;创立了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并举办了六届;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中国专利优秀奖、201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00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杰出贡献奖等;是国家973、科技支撑计划等数十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历经20年攻关,有40余种产品推向了国内外市场,并在国内外300余个重要项目中得到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施斌教授认为:“应用性强的学科应该和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在一起,走出实验室,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技术、形成产品并走向市场,满足国家需求。这是施斌对自己科研工作的要求,也是让科技成果最大化、科技工作者服务于社会的最好途径。”科技为民,科学报国,施斌教授一直在这条路上身体力行。
“科研成果的形成,不仅是学科知识、研究经验的不断积淀,也意味着学术团队的成长和科学精神的传承。”施斌教授对于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从来不放松。定期或不定期开研讨会,是他长期在培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中形成的制度,大家在火花碰撞中迅速成长。多年来,他带领着这支高水平的中青年研究团队和优秀研究生队伍,完成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要课题,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学习榜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