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彭华民

来源:陈颖发稿时间:2022-10-27浏览次数:10


彭华民,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政策系任教。南京大学二级教授、社会工作博士点负责人、MSW硕士点负责人、社会工作本科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MSW教育中心主任、社会建设与社工研究院院长、民政部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基地(南大)主任。曾任社会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民政部首届社会工作实务项目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社会学教指委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中国十大社工人物称号、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人奖、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两次)、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等等奖项。

彭华民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以及消费社会学。早在2007年,彭教授就使用主辅设计的多元方法,在天津市秋风里社区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同时根据 Gordon等学者的社会排斥理论,将Evers的福利三角理论演绎为自变项的就业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参与变项的家庭制度,加入因变项的社会排斥,共同构成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彭教授还深入剖析了福利三角制度与城市新贫穷社群被社会排斥的关系,探讨了城市新贫穷社群被社会排斥的制度原因,并提出了消除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建议。这一项目的科研成果出版为《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成为目前国内社会政策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比较规范的学术著作之一。截至目前,彭华民教授发表中英文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国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构建》等专著教材50余部,主编《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丛书》等丛书8套,有着极为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除此之外,彭教授还首开无差别公共选修课程,极大程度上地服务了在校学生的学习,体现着“有教无类”的古朴教育思想。

彭华民教授在《伟大转型的个人体验:高考四十年记》一文中写道:“个人是社会结构中的个人。个人的过去和未来都会深深烙上社会的印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彭教授都有着澎湃的社会责任感,主张积极服务社会。或许这就是属于一名社会学研究者的终生浪漫吧。


(图文来源于网络,整理/葛梓宏)